
3月5日,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,備受關注的 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(草案)》通過人大會議審查。規劃綱要提出,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,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,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,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,協同推進人民富裕、國家富強、中國美麗。
規劃綱要草案還包括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,創新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;全面提升各類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,筑牢生態安全屏障;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功能,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修復,擴大生態產品供給,維護生物多樣性;節能減排,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,主動適應氣候變化,廣泛開展國際合作;同時,要發展綠色環保產業,培育服務主體,推廣節能環保產品,支持技術裝備和服務模式創新,完善政策機制,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,擴大環保產品和服務供給,發展環保技術裝備。
第三方治理 推進環保發展
在環境污染方面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、環保部三部委就聯合發布了《關于在燃煤電廠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擴大燃煤電廠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服務范圍,由現有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治理領域全面擴大至廢氣、廢水、固廢等環境污染治理領域。業內人士認為,有關部門在燃煤電廠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,有望給相關環保企業帶來利好,市場化方向有望被推進,促進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。從目前形勢來看,擁有超前環保理念、綜合技術能力、專業服務優勢的綜合型環保企業的春天已經到來。
京津冀協同發展 改善大氣環境
3月中旬,國家發改委召開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,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并回應熱點問題。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、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,在處理穩增長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關系中,既要綠水青山,也要金山銀山,用實際行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。
關于京津冀三地大氣協同治理方面,趙辰昕表示,目前正在抓緊編制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深化大氣污染控制中長期規劃》。同時出臺了《關于重點產業布局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》、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(2015-2017)》、《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(2015-2020)》等十余個促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文件。在大氣污染防治區域協作方面,北京市與保定、廊坊,天津與唐山、滄州分別簽訂合作協議,建立了區域核心區大氣污染治理結對合作工作機制。此外,對7省區內企業偷排超排、非法焚燒秸稈、非法使用劣質散煤等行為的執法檢查力度也在不斷加大。這些政策措施將更好地起到促進增長的作用。
環保類PPP項目備受關注
財政部PPP中心發布數據顯示,自2013年推行PPP項目至今已有三年,截至2016年2月29日,全國各地共有7110個PPP項目納入PPP綜合信息平臺,項目總投資約8.3萬億元,涵蓋了能源、交通運輸、水利建設、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、市政工程等19個行業。其中,環保是重要領域,環保類PPP項目也一直受到重視,加快了改善環境的步伐。近幾年環保行業PPP模式的推行,與過去項目的“碎片化”相比,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,其注重全生命期管理、按效付費的特點,與環境治理、綠色發展所需要的治理效果,有著必然的關系。
近幾年,國家加大力度出臺有關環保政策文件達百余條,環保產業將會發展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,而當前市場尚不完善,政府措施有效落地執行,將給環保產業企業帶來利好,促進資源優化,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